废催化剂、废动力电池、铝灰、新能源固废、报废汽车拆解、退役光伏组件、风电叶片、再生铝资源利用、金属类废包装容器、废线路板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交流
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技术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关于逐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及《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基本数据集 第一部分:总纲》等16项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开放源扬尘采样技术规范》等4项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制定《实施意见》,是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的重要举措。要注重创新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科学技术创新环境,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基地,加强高水平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细化重点任务举措,跟踪评估进展成效,提升利用科技推动工作的能力,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协同,更好支撑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制定《指导意见》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要加快建设和运用全国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行产废源头“五即”(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规范化建设,推进二维码标签“一码贯通”,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要促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优化调整利用处置结构,健全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不断的提高危险废物环境治理水平。要抓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扎实推动《指导意见》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构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特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既是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也是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科学依据。要加强统筹谋划,夯实工作基础,支持地方开展环境基准研究应用试点,快速推进国家环境基准数据库建设,做好科普宣传,为建设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推动全国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助于促进各城市准确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和结果可比性,准确分析和辨别不同城市污染来源特征。要做好宣传贯彻和技术培养和训练,指导各地开展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切实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序推进制定其他源解析技术规范,逐渐完备我国源解析标准体系,助力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于会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任勇出席会议。
本次论坛将面向全行业征集当前固态废料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并在会议现场设置专家问诊台,邀请资深专家和业内精英现场与参会代表面对面交流,为企业答疑解惑。
为精准对接固态废料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设备和项目信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设备及其项目,本次论坛共设置20个企业展位,展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并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匹配供需。
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沾染性危险废物金属脱危利用一体化装备”具有能耗低、污染小、利用率高等显著优势,该装备能实现沾染性废金属彻底解毒,解决了沾染性废金属传统解决方法处理难度大,经济性差的问题,为各类沾染危险废物的废金属提供一条高值利用新路径,是行业技术突破的典范。同时,天优吉玛热情参加国家标准《沾染性废旧金属产品回收处理技术规范》的编制,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为沾染性危险废物金属资源化利用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1.行业企业:金属类固态废料产生单位,固态废料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报废机动车拆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风电光伏、航空等装备再制造,以及金属尾矿开发、金属冶炼等相关企业。
2.技术单位:固态废料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金属冶炼、再制造、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关政策、技术、设备研发单位、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检测、运维、环评、危险废物鉴别等相关机构。
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